蘑菇界的“紫霞仙子”成功馴化,填補品種空白
近日,福建古田縣科興食用菌研究所歷經技術攻關成功實現珍稀食用菌——花臉香蘑的外省引種與試種。這一成果不僅填補了閩東地區紫色食用菌人工栽培的空白,也為當地餐桌增添了一味兼具顏值與營養的山珍佳品。
花臉香蘑俗稱“花臉蘑”“紫晶蘑”,因菌蓋邊緣呈現獨特的淡紫色水浸狀花紋而得名,野生資源多分布于內蒙古、黑龍江等高海拔地區,產量稀少。其子實體通體覆蓋夢幻的紫羅蘭色,被譽為蘑菇界的“紫霞仙子”。此次引種借鑒雙孢蘑菇栽培工藝,通過培養料配方(干牛馬糞、稻草、石膏等)和溫濕度控制(出菇期溫度20℃-28℃、濕度90%),試種成功。
花臉香蘑不僅顏值出眾,營養與風味更屬上乘。檢測顯示,其干品粗蛋白含量高達36.6%,富含硒、鐵、鋅等微量元素及多種氨基酸。“菌肉細軟,鮮品帶天然紫羅蘭清香,干制后香味倍增,是燉湯、炒菜的絕佳配料。”古田縣科興食用菌研究所所長阮毅介紹說。在烹飪測試中,它以“香濃鮮美”的特性廣受好評。
野生花臉香蘑因環境依賴性強、采摘期短,市場價居高不下。此次引種成功,標志著古田在特色食用菌馴化領域再進一步。阮毅表示,下一步將擴大規模試種,完善栽培技術,最后進行推廣種植,爭取讓這一“紫色珍菇”成為富民新產業。
花臉香蘑新菌株“達香蘑3號”
另據了解,今年5月,由四川達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馴化栽培的花臉香蘑新菌株“達香蘑3號”在川東地區成功實現規模化種植。該品種具有耐高溫的特點,在超30℃的情況下也能出菇。產量方面,1公斤秸稈能產出0.5公斤鮮菇,經濟效益也較為可觀。
(來源:古田發布、四川觀察)